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学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者

[百家论坛]海之子:诺奖潮

发布日期:2015-10-06    点击次数:1730

    哎呦喂!2015年10月5日,瑞典诺奖委员会给了中国一个诺奖!
    这下不得了了,中国乱套了!从国家电视台,到大众朋友圈,从央视主持人到普通国民,举国狂欢:中国人了不起呀!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这大大满足了中国人的虚荣心,终于获得诺奖委员会承认了。
    哈,我们太在乎诺奖了。人家一年就有几个诺奖入怀,若如此狂欢,那不得乐死几个?!其实,诺奖真没啥,是我们太没自信了,太在乎别人了,拿诺奖太少了。这不值得我们狂欢,而值得我们思考:当今,世界级科学家、思想家中有几个是国人?为何没有?
    在我看来,我们缺少的不是诺奖获得者,而是科学精神,求真精神,求实精神。我们做不到说实话、说真话,但不应说假话。屠呦呦获诺奖,估计很快就会成为宣传材料,进入爱国教育体系,成为当权者的脂粉,被尽情滴粉刷、涂抹。
   “诺奖是授给中国全体科学家的。”屠呦呦如此说,2015年10月6日,接受央视采访时,她对着稿子,念得很仔细。随之,央视评论员评论说,要处理好科研中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不知国家是否要屠专家上缴奖金,她是否会主动上缴单位,或者捐献给国家,或者设立奖学金什么的。也不知她在今后是否会说,要感谢党、感谢各级领导、感谢国家。当然,她有权利如此做。
    中国一不小心,踏响了诺贝尔地雷。近几年,国人不断遭受来自瑞典的诺奖轰击。今年,一个科学诺奖女神又诞生了!一夜间,屠呦呦成了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成了大明星。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媒体也立刻发现了其新闻价值,宣传部门也正在开动机器深入挖掘其核心价值。估计领导、宣传部门会发一个文件,号召科学界、教育界、医学界开展向屠呦呦学习的运动。
    或许,某大学会召开一个专门研讨会,随后向中央要钱,建立一个屠呦呦研究中心、中国诺奖创新研究院什么的。出版社会筹划出版屠呦呦传。屠呦呦很快会成为民族英雄,就像航天英雄一样,各种荣誉也会随之而来,死气白咧,不要不行。
    一个人获奖了,社会迅速把其个人价值上升到国家高度,拔高到民族层面,使之成为道德楷模,国民教主。这让人觉得怪怪的,是一种悲哀吗?不知道。不得诺奖,国人心不甘;得了诺奖,国民心不安。屠呦呦一夜未眠,这说明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很在乎荣誉,很重视这项荣誉。她为何夜不能寐呢?除了激动外,恐怕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说不清,道不明。
    今后,国人拿诺奖会成为新常态。获奖者需要适应,民众也需要适应,需要形成一个获奖环境:平心静气地对待科学,对待荣誉。不拔高,不妒忌,不骚扰,不说虚的。
    现有的信息显示,今年日本就已有三位获诺奖者了。接下来的奖项,把不准还会有日本人获奖。据悉,迄今为止,日本的诺奖获得者已不下数十位,没听说哪位会把功劳归结到国家、民族层面,也没看到念稿子的人。日本东大的开学仪式,既不唱国歌,也不升国旗。为何?他们觉得爱国不应放在嘴上,大学与政治要保持距离,科学与政治无干。
    获奖者没必要把荣誉虚拟给中国科学界,虚拟给国家,白送给党。你虚拟了,公众也未必信。那奖是你应得的,没必要感觉欠了谁的,该说啥就说啥。就像某网球运动员那样,该感谢谁就感谢谁,不该感谢谁,也不玩虚的。毕竟你不会把奖金分给他人,即使分,人家也不会要。对吧?
    今儿,北京又是严重污染,呼吸困难。疟疾走了,但雾霾来了。不打摆子了,但挡不住肺癌的脚步。首都人民喘不过气来,尽管口袋里有人民币,住着还算宽敞的房子,开着合资车,但喘不过气来。科学、科学家在哪里?不知道,只知道领导会去海南,去秦皇岛。
    我们最需要的不只是诺奖,而是清新的空气!!!是没有污染的家园,家都没法住了,要个诺奖有啥用?诺奖真的能治理雾霾吗?中国需要诺奖,但更需要求真!更需要科学精神!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