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陈汝东教授在全球话语学会首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原文

发布日期:2016-09-28    点击次数:2204

各位学者,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秋高气爽澄万里,扬子浪开东海流。在浓浓的秋色中,我们从天南海北走来,从五湖四海汇聚,相逢在中国的九省通衢—武汉,相聚在湖北工业大学的美丽校园,研讨学问,探究真理,追逐一个宏大而又实在的话题,一个联通世界,而又微小具体的课题——话语,国家话语,全球话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话语是人类理解世界的媒介,也是人类相互之间理解与合作的通路,是信息生产与消费的介质,也是文明的载体与形态。回忆话语,我们就会唤醒历史。“毛主席万岁!”“共产党好!”“打倒美帝国主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反帝反修”“大跃进”“人民公社”“包产到户”、“乡镇”……从“社员—个体户”,从“农民—居民”,从“人民—网民”,从“农民运动—群体性事件”,从“宣传—传播”,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可以说,话语是生活的浪花,是人类灵魂的彩妆,是历史的祥云。话语是民族的记忆,是人类文明的足迹。

    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说:“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主父偃则说:“人而无辞,安所用之。……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魏文帝曹丕在《典论·善说》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引用叔孙豹的话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言、辞是什么,就是人们今天所说的“话语”,是中国古代的话语。这些关于话语的论述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话语映照了现实生活的变迁,反射着社会矛盾的焦点,话语也延续着人类的奋斗与传说,延续标志着国际冲突与合作。曾几何时,我们为“民主”“科学” “人权”“仁道”争执不休;曾几何时,我们争论着 ethos, pathos, logos,阐释着“礼、仁、忠、信”的内涵与外延,探寻着东西方文明的异同。但是,时过境迁,我们已经越过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时代,经过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时代,进入了“创新包容”时代,迈入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时代,进入了“国家话语”和“全球话语”时代。既有的话语范畴体系、话语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颠覆了过往的思维范式。

    个体话语与社群话语、实体话语与虚拟话语、社会话语与学术话语、印刷话语与数字话语、传统话语与当代话语、国内话语与全球话语,各种话语形态混杂,多重话语空间交叠。20 世纪中叶以来,话语经历了由日常范畴到学术范畴,由学术范畴到政治范畴,由政治范畴到文明范畴的历程,经历了由历时范畴到共时范畴,由经济范畴到文化范畴,由国别范畴到全球范畴,由语言范畴到实体范畴的演变与转型。话语正在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景观。
  
    而中国话语的崛起,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世界文明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引领和完善了全球话语体系,为人类思想的相知、共享,为人类灵魂的感应,搭建了新桥梁。中国国家话语体系是全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和完善中国话语体系,既是中国选择,也是世界命题,既是学术课题,也是现实选择。

    话语的演化,带来了时代的变革、文明的进步,也激发了学术革命,掀起了新的学术浪潮,塑造出新的学术气象。话语分析,话语研究,这个既然古老又时尚的学术命题,不断拓展,焕发出勃勃生机。从个体话语到社群话语,从学术话语到社会话语,从国内话语到全球话语,从实体话语到虚拟话语,从政治话语到思想话语,实现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研究视域、研究气象的蜕变与涅槃。这既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选择,也是世界各国学人的共同归属,是学术理论创新的气象。研究全球话语体系建构,无疑是话语学的升华。

    全球话语学会的成立、首届全球话语学研讨会的召开,不但顺应了中国话语、全球话语发展的新态势,也激发了各国学人进行学术创新的灵感,鼓舞了中国学者奋发有为的斗志。大家从非洲、从欧洲,从美洲,不远千里万里,汇集到中国,相聚在武汉,共同探讨中国话语的新形态,研究中国话语空间的拓展,探讨全球话语体系的建构。这无疑将对促进全球的理解、包容、融合,搭建人类文明的桥梁,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心相通,在于语相联。让我们继续秉持学术、文化、友谊的宗旨,携手并肩,建构和完善我们共同的学术话语体系!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学者研讨愉快!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