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新动态与传播学学科建设 ——全球修辞学会举办2016年新年学术研讨会
(会议剪影)
2015年12月21日,全球修辞学会相关分会的负责人、专家、教授聚首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传媒新动态与传播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就国家传媒新动态、学术发展趋势、学科布局、学派建构、学术共同体建设、传媒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总结学会2015年的学术工作,安排2016年的学术活动。认知传播学会、全球话语学会、视觉传播学会、中国农村话语研究会等的负责人汇报了各自的学术活动进展。
(詹文都教授)
会议由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外国语大学林克勤教授和越秀外院网络学院院长朱小农教授主持。越秀外院执行校长詹文都教授致欢迎辞。詹校长向各位专家介绍了越秀外院的概况、办学理念、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国际化办学等。他对全球修辞学会的此次学术活动给予了积极肯定,欢迎学会把越秀外国语学院作为学术发展基地,常来常往,指导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
(陈汝东教授)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陈汝东教授作了“蓬勃发展中的全球修辞学”的发言。他阐述了本次会议的主旨,介绍了全球修辞学会的情况和“学术▪文化▪友谊”的宗旨。他说,全球修辞学会一直致力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学术是一种实践,是一个思想同化与共享过程,是联合与合作,也是一种文化气象。学者、学会、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术公共空间的立体建构,实现学术化生存,形成新的学术气象;才能实现学术由个体、群体、行政形态向国家、公共与普世形态的转化。”他对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支持表达了谢意,并向学会同仁祝福新年!
(林克勤教授)
与会学者围绕传媒实践与研究动态、学术共同体建构以及学科布局与创新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分阶段研讨。中国认知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克勤教授,就认知传播学会的学术活动、学术理论体系创新、学术队伍整合进行了阐述,汇报了该分会第三届年会(2016年春季,浙江绍兴)的筹备工作情况。他说,传播学理论的发展正在由效果论转向体验论,认知传播学的理论建构是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拓展空间之一。认知传播学会2014年成立以来,已连续成功召开了两届年会,出版了《认知传播学论丛》,目前正在编辑出版认知传播学的专著,积极筹备第三届年会。
(周金声教授)
全球话语学会副会长、湖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周金声、副院长杨佑文教授,就首届全球话语学会年会(2015年9月,湖北武汉)做了汇报发言,向与会学者介绍了特邀专家的邀请、分论坛组织、会议总体议程等会议筹备情况。
中国农村话语研究会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安文军、副会长李焕征教授,结合中国当前的农村状况和农村话语研究态势作了发言。他们表示,中国农村话语研究会与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将在下一年度筹备召开农村话语学会的首届年会,积极推动我国农村话语研究的发展。
(安文军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北京大学刘璐副教授分别就视觉传播学、比较修辞学的学科发展以及媒体融合的走向进行了阐述。
在题为“国家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的发言中,陈汝东教授指出,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发展,媒介生态呈现出新态势:大一统的“信息生产垄断帝国时代”已结束,“传媒列国时代”到来。党政媒介系统、社会媒介系统与个体媒介系统呈“三足鼎立”态势,政治信息、社会信息、个体信息已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三类重要信息市场。国家媒体、企业媒体和国民媒体共同成为信息生产与消费的生力军。人类知识信息的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学术形态也发生了逆转。
(与会学者合影)
他认为,新闻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形态正在变革,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主的传统专业和职业培养模式,正在向素质培养、精神体验、社会人的再生产方向转变。学科建设正由知识结构型、解构型向建构型、主体型转变。“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术活动、学术共同体、知识体系、教育体系等的不断建构和完善过程。人类传播已由偏重行为、效果,转向偏重于人的主体感受、体验的认知过程。人类自身正在成为传播、传播学、传播学教育的核心。”陈汝东教授表示。
(朱小农教授)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院长朱小农、常务副院长何海翔、副院长李先国等教授,分别就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的“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等问题发言。结合我国传媒发展的态势以及区域大学的定位和学科建设特点,与会专家对此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区域型院校的学科优势是动态的、不断建构的。传播学的学科建设也应重视学术共同体平台的建构。汇集公共学术资源,是增强大学竞争力的新趋势。
会议增进了不同学科学者之间交流,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为全球修辞学会2016年学术活动的开展和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