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最新消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第三届诠释学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9-05-16    点击次数:1490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肖琳)2019年5月11-12日,第三届诠释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成功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诠释学、话语与实践”。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中国国家话语、中国语言与文化、诠释艺术、人工智能与社交机器人、人类世界和平进程、世界汉学、医学伦理、媒体技术以及弦理论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图片41.png

图为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由北京大学古代东方文明研究所与全球修辞学会联合举办,曾庆盈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教授、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致辞。陈教授认为,“本次盛会具有鲜明的学理性和时代性,涉猎广泛,将会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北大东方古代文明研究所顾问艾伦·阿姆鲁拉·海玛特Allen Amrollah Hemmat博士做了大会愿景阐释。他指出,本次跨学科会议旨在推动传播学、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物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医学等领域专家之间的对话,跨越学科隔阂,促进学科之间的合作与融合。

图片42.png

北京大学教授、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致辞。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教授陈汝东、延边大学副教授卢雪花合作发表了题为《论新时代的国家隐喻》的主旨演讲。他们认为,“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也是一种国家话语,是一种国家隐喻。社会是不断喻化的,历史也是不断喻化的。国家隐喻在中国的发展中,特别是在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新时代的国家隐喻,是国家领袖、国民和媒体集体智慧的反映。它们不但映照了中国的国家意志,建构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且成就了中国的国策,反映了中国价值、中国选择和中国道路,并成为中国国际交往、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成为中国全球布局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意象,引领了国际话语和全球话语的发展方向。”

图片43.png

艾伦·海玛特博士在作主旨演讲。主办方/供图

  艾伦·海玛特博士作了题为《与诠释学及话语相关的实践》的主旨演讲,探讨了Praxis概念及其与诠释学和话语学的关系。他认为,古希腊哲学的实践praxis观念再次成为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家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其对译行动action实践practice概念在悲观和乐观哲学家们的思想中具有特殊意义。两者都敦促个体充满热情和渴望,采取行动以改善饱受现代生活之磨难的人类生活状况。

  本次会议兼具古典性、历史性和实践性,各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精彩纷呈。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贺必克、法学教授麦泰伦、香港大学社会学教授宗树人、圣克劳德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罗雅·阿哈万、北大历史学教授颜海英等,分别做了题为《额外维和弦理论》、《全球组织的崛起过程:对百年奋斗的思考》、《理解一种新的历史辩证法:对建构和平话语及行动的影响》、《天地之乐——葛兰言〈诗经〉研究的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意蕴》和《〈来世之书〉中的复活仪式》的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张立立、北京大学医学部邹漫云、北京师范大学张洪忠、复旦大学吴晓群等教授分别作了《中文系词(Shi)中的存在与时间》、《中国医患关系的当代媒介话语实践》、《范式转变:社交虚拟空间里的机器人研究》、《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哀悼仪式中的两个主要环节》的大会发言。
    北京大学的颜海英教授主持闭幕式,香港大学宗树人教授致闭幕词。本次会议是学术创新和思想分享的盛会,现场交流与反响热烈,前沿学术理论之间不断交锋,碰撞出了学者们的智慧之花。

图片44.png

大会合影留念。主办方/供图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