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全球修辞学会会长陈汝东教授为首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发来贺信

发布日期:2017-11-02    点击次数:1844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至此“2017年首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全球修辞学会、国家传播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农业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源泉。农村改革一度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农”问题也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在我国工业文明、科技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三农”问题依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次会议选择三农传播、农村话语作为研究对象,意义十分重大!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农村的话题曾十分消极,甚至有人表示,农民失语了,农村垮了、空了,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了。我认为,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从来就没有失语, 更没有缺位,农村没有垮,也不会垮。农民不是失语了,而是他们的身份变了,进城了,成了“农民工”,成了现代产业工人或城镇居民。
    农民用自己的劳动成果,用高楼大厦,用铁路、桥梁,用自己的汗水在说话。他们通过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话。因此说,农村的话语空间依然在,农村话语 主体依然在,农业依然是我国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农业,我们的小康社会将是空谈。没有农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力来源将不复存在。没有农民,城市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
    当然,农村、农民、农业的确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召开“首届‘三农’传播高端论坛”,研讨“‘三农’传播的挑战与机遇”,正当其时。会议抓住了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也准确把握了未来国家发展的方向。2020 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离不开三农,更离不开“三农传播”。我认为,中国农村话语体系的建构,关键在农民。扶 贫的重点、难点,是提高农民的话语能力。
    让农民能说话,会说话,说出自己的心愿,说出自己的未来,说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农村,在城市,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中国应该给予农民、农村、农业,更多的、更为充分的话语权,给予他们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让农民不仅有代言人, 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成为国家话语主体。20世纪以来,自从新中国建立起,“三农”就一直是国家话语的中心之一。20、30年代中国现代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运动、土地革命运动、6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运动,80年代的农村改革运动,90年代的农民工进城运动,21世纪以来的新农村运动,无一不是以“三农”为主的。
    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说,21世纪是中国“三农”的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应该是6亿“三农”人口的“小康梦”。中国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离不开中国农村话语体系的建构。“三农”话语体系,中国农村话语空间的建构,是中国国家空间建构的主体,中国工业化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农业文明。中国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主要在农村。中国的未来不仅是城市化,还应该是田园化,乡村化。
    中国农村话语体系的建构,三农传播,离不开广大“三农”传播学研究者的努力。中国农业大学是中国“三农”研究的领军者。安文君、李焕征、张建平等一批三农传播学者,拥有家国情怀,独具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国际性,首倡“三农传播高端论坛”,为我国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沿阵地,为丰富传播学研究开创了新的气象。相信本届论坛必将竖立起新的学术旗帜,大大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振兴中国农大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祝各位学者发表成功,精神愉悦!祝大会圆满成功!

            陈汝东  

                                                2017 年 10 月 21 日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