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成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成果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

发布日期:2014-02-22    点击次数:2132

基本信息


者:袁影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9月)
平装: 246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开
ISBN: 9787544627740, 7544627748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袁影,博士,副教授,美国修辞学会国际联络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8-2010于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博士后项目研究。主要学术领域:中西修辞学理论、修辞学与语用学等跨学科研究、语篇的修辞批评。已主持完成修辞学及语言学项目三个;合作编写和出版了《东渐之西潮》(2000)、《钱伯斯英汉双解学生词典》(1997)、《大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生成及其转换》(2009),2012年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论文发表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修辞学》、《外语研究》、《外国语》、《中国社会科学》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 
  

  图书内容简介


  “修辞批评”在西方被视为“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中心”,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发展的新方向。《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针对修辞批评的方法和应用,力图在严谨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修辞情境”、“修辞发明”和“文体”组成,范畴围绕策略(本位鲜明)、范畴间 关系明确而且范畴内部层层细化(操作性强)的修辞批评新模式。通过对新闻、演讲、科学等五种语体十个样本语篇的详尽分析和评述,验证了新模式的广泛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较强解释力。本书可为语篇分析、写作教学、论辩研究等领域提供新方法,为当代各种类型的交流合作活动提供核心修辞策略,对实现高效、稳定的 交流效果具有助益。本书由袁影著。

 


  图书目录

前言
1章绪论
1.1题解
1.2研究意义
1.3研究框架和方法
1.4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5结语


2章当代修辞批评研究述评
2.1引言
2.2修辞批评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3修辞批评在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研究现状
2.4修辞批评与语篇分析
2.5结语


3章修辞批评:对象、功能及过程步骤
3.1引言
3.2“修辞批评”定义
3.2.1“修辞”定义
3.2.2“批评”定义
3.2.3“修辞批评”定义
3.3修辞批评的对象
3.4修辞批评的功能
3.5修辞批评的过程步骤
3.6结语


4章西方五大修辞批评模式解析
4.1引言
4.2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批评
4.3戏剧五范畴批评
4.4女权主义批评
4.5类型批评
4.6后现代主义批评
4.7五大修辞批评模式比较
4.8结语


5章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
5.1引言
5.2“修辞情境”范畴及所含要素
5.2.1古典凯洛斯(Kairos)理论
5.2.2以比彻尔为代表的当代修辞情境研究
5.2.3新模式“修辞情境”范畴要素论证
5.2.4“修辞情境”五要素考察的主要方面
5.2.5“修辞情境”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2.6“修辞情境”与“语境”之异同
5.3“修辞发明”范畴及所含要素
5.3.1“修辞发明”研究简述
5.3.2“修辞发明”基本要素:争议点和修辞推论
5.3.3争议点要素及考察方面
5.3.3.1古今争议点理论研究
5.3.3.2凸显理论与争议点取舍及主次两考察面的选择
5.3.4修辞推论要素及考察方面
5.3.4.1修辞推论的含义和地位
5.3.4.2修辞推论的两大特征
5.3.4.3修辞推论的七种表现形式
5.3.4.4非完整性与或然性:修辞推论要素两大考察面
5.3.5“修辞发明”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4“文体”范畴及所含要素
5.4.1西方“文体”(Style)研究简评
5.4.2“文体”核心要素:得体性与清晰性
5.4.3两要素各考察面:语体特征与修辞手段
5.4.4“文体”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5修辞批评新模式三范畴关系及总图示
5.5.1“修辞情境”、“修辞发明”、“文体”三范畴关系
5.5.2修辞批评新模式总图示
5.6结语


6章修辞批评新模式应用
6.1引言
6.2语篇样本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各项说明
6.3广告语篇的应用示例
6.4新闻语篇的应用示例
6.5演讲语篇的应用示例
6.6公文语篇的应用示例
6.7科学语篇的应用示例
6.8结语


7章回顾与展望
7.1本研究的核心观点
7.2本书的主要探索
7.3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普通参考
语料参考
附录
附录1表图总汇
附录2译名表
附录3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修辞三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
西塞罗“争议点”系统与博克“戏剧五元”
后记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