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 Français  | 日本語  | Español  | 한국어

最新消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中外专家把脉媒介文明发展“传媒文明的新向度专题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发布日期:2016-10-26    点击次数:1110

中外专家把脉媒介文明发展

“传媒文明的新向度专题研讨会”在北大召开

 

2016年1018日,“责任与权利:传媒文明的新向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以及意大利、美国的二十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媒介文明:传播学创新的新向度

 

    “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天宫实验室的成功运转,表明了中国在垂直媒介文明空间建构中取得的新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虚拟数字空间、平面实体空间和垂直外层空间等方面,分别通过网络、高铁、飞机、飞船等大大压缩了‘媒介帝国’的时空距离,使国家文明空间更加稳固。”陈汝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表示:“‘传媒文明的新向度’中的关键词,抓住了当下媒介发展中的热点,摸准了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脉搏,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在互联网变革时代,传媒文明该具备怎么样的时代担当,体现怎样的新向度,很值得深入思考,希望本次会议对传播学理论创新有所推进。”

1593583700451568.png

(会场掠影)

 

“在媒介技术和媒介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文明焦虑、文明粗糙,乃至媒介文明的‘脏乱差’等乱相依然存在,可供人类享用的文明精品缺乏。传播学理论研究也充满了创新焦虑、徘徊与无奈。媒介文明太过于偏重空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时间建构。”在题为《论人类媒介文明的新形态》的主旨发言中,陈汝东简要回顾了语言文明、话语文明、媒介文明的研究历程,梳理了他对媒介文明的新思考。
 

“媒介文明是探讨现实世界文明的窗口,是一种视野,一种气象。媒介文明研究应首先考量中华文明的质性。伊尼斯认为,欧洲文明的衰落源于对时间偏向媒介特别是口头传统的离弃。现代中国也始终饱受媒介实体空间与意识空间建构的双重困扰,尤其是对自身文明质性的终极认知。网络文明、汽车文明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活力,压缩了实体时空,但也扩大了意识和心理空间,破坏了田园文明。”在谈到当下媒介文明的形态时,陈汝东如此说。

 

从结构到建构:媒介文明的新向度

1593583737838470.png

 (陈汝东教授)
 

陈汝东认为:“媒介文明包含三层含义:媒介是文明的符号和载体,它记录、记载了文明,并成为文明的一部分,媒介即文明。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人类是媒介文明的主体。媒介的对象化丢掉了主体,是媒介研究的异化。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是自身的‘媒介’。文明不仅是静态的、结构的,更是动态的、建构的。从结构主义文明到建构主义文明,是媒介文明发展的新向度。”
 

“从客体文明到主体文明,从静态文明到动态文明、从责任文明到权利文明、从实体文明到虚拟文明、从集体文明到个体文明、从政党文明到公共文明、从国家文明到全球文明、从民族文明到普世文明,代表了文明发展的新气象。”陈汝东综括说。
 

在谈到如何从结构主义的静态客体文明走向建构主义的主体文明,如何才能平息文明焦虑,让文明更优雅,更有尊严时,陈汝东表示,必需“责任与权利并重,人的权利优先,而不是他者的责任优先。”他认为,人类在媒介空间的建构中走过了刻画文明、语言文明、印刷文明、电子文明(广播、电影、电视)和数字文明等五种形态。“个体意志à政党意志à议会意志à政府意志à国家意志”的媒介文明机制正在衰微,而从“公共意志à国际意志à全球意志,从公民意志à公共意志à国家意志à国际意志à全球意志”,则反映了数字时代媒介文明发展的新向度。
 

因此,陈汝东指出:“从职业伦理到泛众伦理,从传者伦理到受众伦理,从责任伦理到权利伦理,从集体伦理(国家伦理、政党伦理)到个体伦理,从组织伦理(学者伦理、专家伦理、机构伦理)到公共伦理,从国别伦理到普世伦理,是建构主义文明的必然进路”。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实体媒介空间和虚拟媒介空间的同步创新发展。
 

 

意识空间扶贫:农村媒介文明建构的新向度

 

在圆桌讨论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们探讨了建构主义文明的实践问题,特别是中国城乡文明的建构实践问题。他们提出,农村媒介文明建构的新向度是重视“意识空间扶贫”。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精神世界中的“文明贫困”问题。“城镇化”首先应该是“农村意识空间城镇化”,建构乡村思想空间中的“城镇化”,否则,实体空间的“城镇化”只能是“空中楼阁”。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建平教授表示,乡村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建构和完善农民的精神文明向度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他表示,“倡导传媒文明的新向度,应重视人的向度。在现代化进程中,要使农民的精神世界从狭隘的‘农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艾伦·海马特指出,“‘建构主义文明向度’激发我们去重新定义‘文明’。传媒除了引导国民思考文明,还应启迪国民勇于承担传播的责任,而不是给予答案;应激发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参与到虚拟空间文明的构建中……人不能做媒介的俘虏。”

1593583766748504.png

(与会学者合影)

 

刘璐、邹漫云、冯瑞珍、张鲁平、刘媛媛、雷力等与会学者认为,传媒文明的新向度研究,激发人们去思考文明的质性、主体、格调、范围和行为,特别是当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创新,开启了新视野,也为传播学理论及相关交叉学科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会议由人类传媒文明研究会媒介文明学会)、全球修辞学会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为进一步推进媒介文明研究,创新传播学理论,会议决定在2017年春季召开“第二届媒介秩序与媒介文明研讨会”,继续推进这一领域理论的深化。


CopyRight 版权所有 全球修辞学会
地 址: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  邮编:100871 E-mail:rhetoric2008@163.com京ICP备13037236 Powered by OTCMS V2.85